父亲的醉湖鱼终于飘出了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一家人就围坐在一张并不太大的圆桌旁,享受着那可口的佳肴和难得的宁静。
晴暖看着碗里堆得像小山似的各种菜肴有点儿犯难,父母这是要她把前两天没在家里吃的饭菜都补回来吗?看见父亲又一次夹过来的鱼肉,晴暖立刻不再犹豫的拒绝道“父亲,您也饿着呢,您自己也赶紧吃吧。”江尚书本还想劝着女儿多吃点儿,但看到那满满的一碗美味时,立刻讪讪地收回了手。可是,夹出去的菜岂有又回到自己碗里的道理。于是,绝不服输的江尚书又把那坨肥美的鱼肉送到了晴暖母亲的碗里。既如此,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很快,江夫人的碗里也堆成了小山的模样。她看着母亲嗔怪的看了父亲一眼,而父亲却开心地朝母亲眨了眨眼睛。
望着这熟悉的一幕幕,晴暖觉得真好。唯有在这里,才会有家的味道,才能体会到最真实的情感。
父亲出生在青州,那是东明国的边境之城。父亲的家族世代经商,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据父亲说,祖父一直对他很是严格,不仅每日的功课要亲自考核,习武也不能落下。父亲在十岁时,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少年了。大家都道江家那小子不仅文采了得、功夫亦是出类拔萃,以后定会是人中龙凤。
而母亲秦惠安也出生于当地望族,自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刺绣的本领更堪称当地一绝。
晴暖从小便尽得父母的真传,每一样本领都还学得不错。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刺绣。每一年的春天,她都会和母亲一起静静地坐在院子的梨树下,看着五颜六色的丝线在母亲手里不停地翻飞、旋转,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
后来,父亲和母亲被定下了娃娃亲。从此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晴暖曾听父亲说过,他第一次见到母亲时,母亲只有五岁,那时他随祖父母一起到秦家做客。他看见在漫天飞扬的梨花里,有一个小小的穿着鹅黄色衣裙的女孩正在快乐的转着圈儿。而那银铃般的笑声随着清风,正好飘进了他的心里。
可好景不长,江家因受同行算计而至银钱亏空,祖父想尽办法却无力扭转。看着祖上的基业败在自己手里,祖父心结难解,不久便含恨而终。而外祖父在得知祖父家已败落时,当即悔婚,并着手为母亲另择良婿。
祖母带着还未成年的父亲艰难度日。她本出生于杏林世家,一直深谙养生之道,但怎奈也受不住这非人的打击,身体在短短半年内急剧的恶化,最终也撒手人寰。成为孤儿的父亲非但没有得到族人的一丝帮助,还被设计得差点身无分文。忍无可忍之下,年仅十四岁的父亲分了宗,准备离开家乡到京城谋生。
母亲知晓后,执意要跟随父亲。任父亲如何冷漠相对,母亲都毫不动摇。很快,风言风语便传遍了边境小城,母亲的名节彻底坏了。外祖父深觉丢脸,一怒之下把母亲逐出家门,并对外宣称母亲身染恶疾暴毙。自此,秦氏一族再无秦惠安。那年母亲十三岁。
父亲深感愧疚,而母亲却不以为意。母亲告诉父亲,那些个流言其实是她托身边的丫鬟故意传出去的。她爱慕父亲,也知道父亲心里一直有她。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不管生活有多艰辛,她都一定要和父亲在一起,任谁都不能阻挡。
父亲带着为数不多的盘缠和母亲来到了京城,一路上困难险阻自不必多说。因父亲识字,很快便在一家商铺谋得了账房小厮一职;而母亲则因女红出众,进入了京城有名的绣楼当起了绣娘。
一年之后,曾受过祖父恩惠的一位故人经多方打听找到了父亲。并在父亲离乡的第三个年头,把京城有名的鹤仙酒楼的地契和账本拿到了父亲的面前。他告诉父亲,这是祖父在京城留下的产业。祖父身前曾特意嘱咐,因家道中落,要待父亲磨砺三年之后才能告知其京中产业。这酒楼,也为经历了贫苦生活的父亲留下了一线翻身的机会。
再后来,一直未曾放弃学业的父亲高中状元。那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游街的父亲不知让多少闺阁小姐迷了眼睛。可无论旁人怎么游说,父亲仍坚持迎娶了母亲。当母亲因生她而伤了身子不能再生育时,父亲依旧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切莺莺燕燕,直至现在。
这就是父母的爱情,亦如最初那般的纯洁。曾几何时,她也期许着余生能和父母一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过现在,她已经不再奢望,她只想留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余生如此,足够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