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马歇尔觉得德国人压根就没有停战的打算。
毕竟一旦苏联灭亡了,能对德国构成威胁的只剩下美国,德国人肯定是想要除之而后快。因此德国人才会提出这样一些根本不会被己方接受的荒诞条件,说不定还能忽悠自家民众说是美国人不同意停战,战争才会继续下去。
此时扔完炸弹的德军高空轰炸机已经返航,而舰队则停留在离波士顿三百公里的海域上。
很明显,德国人的轰炸机还会再次光临。
“真是该死。”就在会议室里的众人愁眉苦脸的想对策的时候,德军舰队里的一艘护航航母上,水手们忙碌的来回跑动着。他们将一枚枚巡航导弹从机库中搬运到甲板,在吊装机的帮助下安装到发射架上,甲板上共有十座发射架。
“发射!”
随着命令的下达,第一座发射架被导弹喷射出的浓烟所笼罩,导弹冲天而起,直奔天际。
这是仿制原时空美军第一代舰载巡航导弹“天狮星”,这款导弹是美国海军对陆攻击型巡航导弹的开拓者,就连后世大量装备的“战斧”巡航导弹都是它利用了它的大量技术积累而研制成功的。
而这款导弹是在德国V-1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二战之后,美军通过缴获资料、图纸和俘虏大量的德国工程师,见识到了V–1导弹的威力,认定导弹是今后战争的主要工具。美军开始了一系列的陆射(鲨蛇,斗牛士)、海基(天狮星)、空射(大猎犬)...等第一代巡航导弹的深入研制工作。
“天狮星”舰载巡航导弹主要搭载在航母、驱逐舰等水面舰艇和潜艇上,用于攻击地方地面战略目标,如政治/经济中心,大型军事基地等,所以它又被成为“舰对地战略巡航导弹”,是当时美国海军作为最重要的远程打击武器重点发展。(这种最早期的舰对地导弹没啥精确制导系统,圆概率误差非常的大,常规弹头能打到楼房那么大的目标完全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因此冷战早期这类大型导弹都要配备核战斗部,以巨大的核爆威力弥补精度的不足。)
第一代“天狮星”导弹采用头部进气道,这也体现出明显的亚音速翼型特征,两台固体助推火箭位于弹尾的两侧,外观和气动布局像一架去掉座舱的第一代F-86型喷气式战斗机,(苏联第一代AS–1反舰导弹像一架米格–15)。毕竟“天狮星”导弹研制的那个年代“喷气式气动布局”理论刚刚步入正轨,还不像后世这样的成熟,也没法对导弹的气动布局进行优化处理,好在那个年代已经出现了十多个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因此导弹“照葫芦画瓢”从外形像飞机也很正常。
有趣的是这款导弹刚出生没多久,还当了一次信差。50年代末的美国邮政部长阿瑟.萨墨菲尔德,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让在茫茫大海上的海军官兵与家人可以方便的取得联系(早年间舰队与后方基地联络没有通讯卫星和中继卫星,只有长波台,但长波台通讯质量非常差,并且所传输的字母也只有几个),希望借助美国海军的导弹将官兵们的信件发射到本土的邮局,然后再将载着家人的信件快速用导弹发射给舰队所在的位置,这样在舰上服役的官兵就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与家人完成一次通讯了。
邮政部长的“脑洞”得到了海军方面的大力支持,随即就用一枚“天狮星”导弹进行改装,去掉战斗部后,在空出的位置是安装了邮件箱并且装进了3000封信进行实验,经过了近1000公里的飞行后“天狮星”导弹安全的抵达了弗吉尼亚州,部长大人又亲自去机场“接弹”,3000封信件完好无损。
但试验仅进行了一次就被叫停,因为一枚“天狮星”导弹价值25万美元,而1960年美国人均GDP在1800美元左右,如此高昂的费用谁还敢寄信啊,用导弹邮寄信件没有任何商业价值,最后只得作罢。
海风吹散了甲板上的浓烟,第二枚导弹也发射了出去。紧接着是第三枚第四枚,很快,十枚导弹依次发射完毕。
“继续装填,今晚要发射五十枚。”
很快,美国人的海岸雷达发现了这些飞行器,正准备休息的威尔基总统被一阵电话铃吵醒,是阿诺德司令打来的。“总统先生,海岸雷达发现一批不明飞行器。”
威尔基总统打了个哈欠。“什么飞行器,不就是德国人的轰炸机吗?”不过有点不对劲,上一批轰炸机群刚离开没多久,怎么这么快又来了。
“这些飞行器的速度达到了750公里每小时。”
“什么?!”威尔基总统大吃一惊。飞行速度750公里每小时?!这是什么鬼东西这么快?!
阿诺德司令继续说道。“我怀疑是德国人发射了他们的‘飞行炸弹’。”之前他们就从西班牙人那里得知德国人的“飞行炸弹”射程超过1200公里,不仅可以在陆地发射,战舰,甚至挂载轰炸机上都能发射。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750公里每小时。想必这些不明飞行器便是德国人的“飞行炸弹”。
威尔基总统也想起有这么一档子事,当时西班牙人要以500吨黄金的价格出售“飞行炸弹”的设计图纸,而罗斯福总统以及后来的他都嫌贵,这笔交易也未能达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人也没有用这些飞行炸弹袭击过美国本土,他们也就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个干净。“那些飞弹飞往那里?有多少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