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规定是在大明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因为周围环境逼得紧,不得不制定的一个保护国家安全的措施。
那时候倭国正闹着南北朝打架,很多没了工作的武士就开始沿着海边抢东西。
而且在咱们东南沿海,还有很多以前张士诚队伍里的人跑到了海外,大明那时候最大的敌人是北元,根本没空管他们。
结果弄得外贸没法做,海上盗贼倭寇满天飞,有的还胆大包天地攻打大明的地盘。
所以最开始,老朱这主意没错,甚至可以说是个妙招。
但后来这禁海的政策就变味儿了,管得特别严,不光造船规矩多,私自出海就跟当海盗一样,都是死罪,还硬把沿海的百姓往内陆搬。
这么一来,海边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逃跑去海外,或者干脆投奔海盗的人数不清。
更麻烦的是,以前和大明关系不错的东南亚那些国家,也不能再来炎夏做买卖了。
要不是后来朱棣派郑和去西洋溜达了一圈,那些小国可能早就自立门户了。
“我觉得啊,堵不如疏。”朱寿出主意说。
“咋个疏法?”老朱就等着听这个呢。
“爷爷你想想,为啥下了那么多命令不让沿海的老百姓跟外面勾搭,却总是禁不住?我记得你这禁海的命令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老朱皱着眉问,不然他还真找不出其他原因,他定的惩罚已经够狠的了。
“老百姓嘛,靠着山就吃山的,靠着海就吃海的。海上的确不像田里那样丰收,但晒晒盐、打打鱼,也算稳当,真活不下去的早反了。”
“那又是为啥呢?”
“为的是好处。以前有个大人物说过,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利润,这事儿就会有人干;有三成就更活跃了;五成就敢冒大险;到了十成,什么法律都不管了;要是三倍利润,犯啥罪都敢了。”
朱寿把《资本论》里的话改了改,就这么说了出来。
“那还是商人捣的鬼?”老朱眼里全是火气。
“爷爷,你抓错重点了。”朱寿笑眯眯的。
老朱心眼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整治那些商人。
“错了?不是商人捣的鬼?”老朱有点迷糊。
“算是也不全是,爷爷你应该盯着那巨大的好处。大明禁海,那些人连命都豁出去往外跑,说明有钱赚,那为啥我们大明不能自己赚这份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