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问及降卒,徐庶笑道:

    “此战权由孔明负责,降卒孔明自有安排。”

    诸葛亮谦虚了几句道:

    “既如此,先让他们在新野待上两三天。到时愿走的,只要讲明情况原由则按回乡所需拨付给他们路费,便由他们回去;愿留的,则编入队伍,以应曹军下次来袭。”

    诸葛亮说的平静,刘备心里却是难以平静的。想自己两次击败曹兵,致使曹军损兵折将,曹操肯定不会就此收手的。下次曹操又会派多少人马?刘备不敢细想,先过眼前吧。点了点头道:

    “军师认为如何?”

    徐庶道:

    “孔明此举甚好,新野虽小,却是民心所向。徐庶深信会有很多人愿意留下的,即使走的,也自会为主公宣扬仁名,对主公百利而无一害。”

    刘备点了点头道: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既如此,按先生说的就是。”

    降卒点算完毕,只待日落时开庆功宴。

    此时的宴席上已经是人头抟动热闹非常,比现在的春节还要热烈。外面锣鼓喧天,一派喜气祥和,刘府内却是一番景像:刘备高坐正中,两旁左徐庶、右诸葛分别在上手,之后左面依次是关羽、赵云、关平、刘封等武将,右面依次是糜竺、简雍、孙乾等文臣。

    刘备开口问道:

    “新野地处中原,四面不接水,先生为何要建水军?以我军现在的情况根本用不上水军啊?”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吟不语,俊脸被羽扇遮住了一半,也没人能看的清他的神情。徐庶也定睛看着诸葛亮,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会提出建立水军。只是,徐庶明白,诸葛亮是个擅常博弈之人,一子落下必有深意。

    徐庶正在沉思,忽听诸葛亮波澜不惊道:

    “主公勿疑,此乃身后计。日后我军大半要依仗这支水军,还请主公信任孔明。”

    刘备见诸葛亮神情肃目,心中已下了决定,点了点头道:

    “既然孔明这么说,我刘备第一个赞成,其他人还有什么异议?”

    徐庶环顾左右,见大多数人都望向自己,知道自己的表态很重要。只是他一时还看不出诸葛亮的算计,不好下结论。其实此时刘备军中,对徐庶倚重的人比诸葛亮只多不少,一则诸葛亮生性高傲恃才傲物,不易亲近,而徐庶却平易近人,更因少时好武,有些武者胸襟,为武将所喜;二则徐庶先到,感情基础好,诸葛亮后到,而且还是刘备亲自请来的,走的是上层路线,自然不易接近。

    所以此时很多人都看向徐庶,徐庶清了清嗓子道:

    “孔明所言必有深意,我也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