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盼文学天地>科幻小说>轼语 >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依不饶
    正月十七日。

    苏轼刚和朋友们过了个开心的上元节,幸福的余韵犹在,不料正月十七日又遭到了朱光庭不依不饶的弹劾。苏轼只得上书自辩,表明对方咬文嚼字、断章取义。太皇太后认为朱光庭所言不对,下旨将其逐出。朱光庭来到御史台,将此事告知傅尧俞和王岩叟。

    傅尧俞道:“明日早朝后,我俩入对延和殿,到时会继续向太皇太后弹劾苏子瞻。”

    朱光庭道:“那就有劳两位大人了。”

    翌日。

    延和殿。

    傅尧俞对端坐于帘后的太皇太后启奏道:“汉、唐以来,考过多少策题,从没有人将祖宗与前代帝王拿来比较长短。苏子瞻的策题说‘欲效法仁宗的忠厚,则担心百官不能胜任其职。’如果当时百官皆不能胜任其职,不知仁宗在位时到底做了什么才导致百官如此?那肯定是仁宗荒废懈怠朝政才致此。如果真的这样,又如何获得四十二年的太平盛世,让至今德行高尚的老人一提及当年的盛世,不免泪水沾襟。仁宗有何负于苏子瞻,而让他说仁宗不如汉文帝?”

    太皇太后面色不悦,道:“此等小事,不消得如此,你们适可而止吧。”

    傅尧俞道:“臣数次发声,都是为了朝廷的体面。这可不是小事,臣怎能置之不理?”

    太皇太后道:“苏子瞻没有讥讽祖宗。”

    傅尧俞道:“若是讥讽祖宗,其罪当死,臣等说的不止这些。苏子瞻思虑言词有失轻重,有伤朝廷体面,就应该对其略有处置。譬如某人误入宫门,依律罪不可恕。君臣上下的界限划分不可不严格。苏子瞻之举明显超越界限,现在如果不以此事为戒,他日有人指斥官家,而说理解有误,是不是就可以被宽恕?太皇太后虽然想要宽恕他,但七庙威灵在上,岂能容忍您这么做!臣等所作所为皆是为朝廷坚守风纪法度!今天谈论苏子瞻,如果他所犯之事乃私事,还可以算了,但此事事关祖宗、朝廷,臣等岂敢坐视不理?朝廷若不治其罪,此事日后定会被记载在史册上,后世该如何看待朝廷?一旦载入史册又传入四方各族,四方各族必有轻慢朝廷之心,万一辽国使臣据此事发问,不知朝廷如何回答?”

    太皇太后没有接他的话,呵呵一笑,道:“台谏官也开始结党了吗?弹劾苏子瞻是朱公掞的私人恩怨,卿等何时开始和朱公掞结党了?”

    傅俞尧、王岩叟异口同声道:“臣等并未与朱公掞结党。”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道:“朱公掞未弹劾苏子瞻时,你们为何不谏言?他一上书,你们就跟着附和,你敢说你们没有结党?”

    王岩叟诚惶诚恐,急忙道:“如果有一人谈论,我们就先看朝廷怎么做。如果朝廷做得对,我们就不会出面,如果朝廷举止有差池,我们才会出面谏言。朱公掞最初弹劾苏子瞻,朝廷欲治其罪,说明朝廷对此事处置得当,我们自然无须谏言。后来见朝廷又收回成命、是非颠倒,臣等这才出面论奏。”说完他从袖中取出说苏轼撰写的策题,道:“这是苏子瞻所撰写的策题,还望太皇太后过……”“目”字还没说出口,只听帘后传来太皇太后的呵斥声:“不必看文字!”

    王岩叟将策题收入袖中,又拿出弹劾苏轼的奏章读了起来。

    太皇太后不以为然。

    傅尧俞道:“这么说,太皇太后要支持苏子瞻喽。”

    太皇太后厉声道:“吾为何要支持苏子瞻,他又不是吾亲戚!”

    王岩叟道:“太皇太后既然不支持苏子瞻,那么必支持道理,愿您站在道理的角度上断明此事。臣等不知结党之事,只是就事论事。太皇太后若是疑心朋党,则必然忽略事实真相,一旦忽略事实真相,就会是非难辨。自古小人想要陷害君子,君子无过,小人无可奈何,只能指其为朋党,人主遂对其生疑。一旦生疑,小人就可以将其排挤出朝廷。太皇太后不可不察啊!此事是苏子瞻轻率纵言,语伤大体,以致招人议论。若不治其罪,就是您的过失,您何苦极力支持此人,反而受后世讥诮?御史台官员的职责在于指佞触邪,望太皇太后明察。”

    太皇太后道:“考试的策题是苏子瞻呈送御前,由我们选择,他并不知会选哪题。”

    王岩叟道:“臣听说是三道策题,前面两道是邓温伯撰写,最后一道是苏子瞻撰写。太皇太后偏爱苏子瞻的虚名,故而选中他出的题,必然不曾反覆详览其考题内容。如今事理分析得明明白白,您已知其徒有虚名,还不治其罪,此举让臣非常迷惑。您不想谈论苏子瞻的过失,如果司马君实健在,政事有过失,不知他是否会向您谈论此事?臣等职责就是向官家谏言,谈论之事皆对事不对人,还望太皇太后以大局为重,降罪苏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