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盼文学天地>科幻小说>轼语 >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事变动
    平时朝廷的诏书要经过通进银台司下放各处。李常批评青苗法,宋神宗下达诏书要求他对所陈述的事例进行分析。宋朝在宋仁宗及之前的各时期,皆提倡言官直言进谏,大家可以风闻言事,直抒己见,最终由皇帝根据各类言论做出判断。言官若是说错了,听差了,也不会太过苛责,朝廷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百家争鸣、相对宽容的政治环境。如今宋神宗竟然要李常进行分析,范镇将诏书封还,不予下发。于是宋神宗又连着下了四道一样的诏书,范镇仍不肯下发。

    之前司马光推辞枢密副使的任命,宋神宗已经答应,范镇却封还诏书,道:“臣所陈述的大抵与司马君实相类似,而今司马君实追还新的任命,那么臣也应当合加罪责。”宋神宗再次命令范镇将诏令下发下去,范镇再度封还,道:“官家自从任命司马君实为枢密副使,士大夫交口相庆,称赞官家得了贤臣,至於坊市细民,莫不欢喜。如今一旦收回任命,只怕会阻碍朝臣今后提供正直的言论和忠义的计谋。”于是宋神宗直接绕过通进银台司,将诏书送到了司马光手上。(司马光,字君实)

    一来二去,闹得次数多了,宋神宗一有诏令就绕过通进银台司,直接送到本人手上,最终将范镇架空。范镇一怒之下提出辞职,宋神宗准许其辞去银台司之职。

    四月。

    右正言李常因反对青苗法被贬为滑州通判。

    右正言孙觉同样因反对青苗法出知广德军。

    曾公亮、陈升之因与王安石争论青苗钱之事心力交瘁,只得称病在家。

    御史中丞吕公著请求宋神宗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并斥责提举常平官发放青苗钱不当,被人诬陷,而后被罢黜御史中丞一职,贬到颍州担任知州。

    参知政事赵抃上书表明朝廷事有轻重,体有大小。财利之事为轻,而民心得失为重,遂请求宋神宗罢黜负责督办青苗事宜的提举常平官,不要听信身边之人混淆视听。他言尽于此,同时请求宋神宗准许自己离京外任。宋神宗本不同意,但对方继续上书请辞,只得同意其出知杭州。

    监察御史里行程颢觉得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反对王安石为推行新法不容纳其他意见,被贬提点京西刑狱。

    监察御史里行张戬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并斥责吕惠卿假经术以文奸言,被便为公安县县令。

    除此之外还有王子韶、陈襄等人相继被贬。

    频繁的人事变动,尤其是范镇离开通进银台司,让苏轼百感交集。苏轼少年成名,范镇作为贡举考试的考官之一,对苏轼的才华颇为欣赏。如今一波又一波志同道合的朝臣离去,苏轼难免情绪低落。

    这天,苏轼吃了晚饭,独自回到书斋读书。夜已深,王闰之见其还未回房就寝,拿了件披风朝书斋走去。书斋内烛火盈盈,她走到苏轼身边,为其披上披风,关心道:“晚上凉,别生病了。”

    苏轼抬头看着王闰之,拉着她的手,让其在身边坐下,叹息道:“最近我可能有些冷落你,对不起啊!”

    王闰之摇摇头,微微一笑,道:“你我之间不必说对不起,我知道最近朝事动荡,你心情难免受到影响。你不用担心我,我能照顾好自己。”

    苏轼轻抚着王闰之有些冰凉的手,将身上的披风盖在她身上,道:“最近看着身边诸位大人被贬,我的心里……”说到此处欲言又止,道,“如果有一天我也……被贬……”话到此故作轻松地说道,“没事,我会谨言慎行的,你不用担心我。”

    王闰之微微一笑,道:“子瞻,你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不管未来发生怎样的变故,我都会陪着你;不管遇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都一起承担。你只需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便好。”

    苏轼内心百感交集,摸了下王闰之的肚子,道:“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这是这么多年来苏轼第一次向现实低头。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在开封府做着判官吧,为了苏迈,为了王闰之,也为了还未出世的孩子,他决定听从表兄文同的建议谨言慎行,不再议论新法之事,以求平安。

    青州。

    四月已至月末,欧阳修三月呈上去的奏章一直杳无音讯。就在他正纠结着要不要再上书一封时,突闻下属阿退通报,朝廷诏书抵达。欧阳修大喜过望,急忙接旨,只是圣旨上只字未提变革青苗法之事,而是他的官职变动。欧阳修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命其即刻动身前往汴京述职。

    欧阳修自从几年前被人污蔑与儿媳吴氏有染,早已厌倦官场,想提前致仕,怎奈官家不允。他随后多次上书提出出知寿州,寿州比青州小,政务也比青州少,他打算逐步淡出朝野,最终去颍州养老。要不是这次为民请命,他断不会再和宋神宗有任何瓜葛。